白起,他的名号很多人都知道,战国四大名将之一,最为知名的便是长平之战了。尽管说终究是不是坑杀了四十万赵军还一向存在争议,可是白起的才能的确是众所周知的。而白起之所以可以成为秦国名将,除了他本身的尽力,还有伯乐的欣赏,这个伯乐便是魏冉。魏冉或许少有人知道,这个人是谁,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
1.魏冉是秦国闻名的宣太后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。宣太后有两个弟弟,魏冉被封为穰侯,芈戎被封为华阳君。魏冉是一个十分有本事的人,他在秦惠王时就担任重要官职,参加处理国家大事。
秦武王身后,王位呈现空缺。宣太后从燕国隐秘投合儿子令郎稷,立为秦王。惠文后、武王后也拥立令郎壮为王,史称季君。秦国内争由是迸发。宣太后将弟弟魏冉选拔为将军,护卫首都咸阳。通过三年的苦战,在魏冉的铁腕下,昭王的戎行完全打垮了季君的戎行。
平定暴乱后,在宣太后的指示下,魏冉尽诛令郎壮(即季君)、惠文后、昭王异母兄弟以及跟随季君的大臣。此刻秦昭王年纪尚幼,宣太后与魏冉遂专国政,威震秦国。
公元前300年,秦国丞相樗里疾逝世,魏冉自任丞相,由此秦国在对外方针上愈加急进。他是秦国历史上闻名的铁血宰相,以铁腕控制秦国,在政坛上呼风唤雨。魏冉先后四次出任秦国宰相,把握实权达四十年之久。
2.魏冉相秦后,活跃对外扩张。他差遣弟弟华阳君芈戎带领大军进攻楚国。芈戎的进攻令楚国人再度蒙羞,楚军司令景缺战死沙场,三万名将士阵亡。公元前295年,秦出兵攻击魏国的襄城;次年,秦败魏师于解地(山西临猗西南)。公元前294年,向寿率兵攻取韩国的武始(河北邯郸西南);同年,魏冉派左庶长白起攻夺韩国的新城(河南伊川西南)。
应该说,魏冉是很有眼光的人,在新城之战中,他发现了白起过人的军事天分。在次年的伊阙之战中,面临军力占有绝对优势的魏韩联军,魏冉做出一个斗胆的决议,向秦昭王引荐由白起担任秦军大将,替代原先的大将向寿。这儿咱们不能不敬服魏冉的眼光,他决断重用白起,是秦军取得胜利的确保。作为铁血宰相,魏冉的才能是勿庸质疑的。咱们有必要看到,魏冉选拔白起是有政治危险的,因为向寿是秦昭王由小玩到大的密切朋友。魏冉却力排众议,引荐白起为将,替代向寿。假使白起不能在战场下立下奇功,那么魏冉在秦昭王面前就欠好交待了。
3.魏冉深信,白起决不会令他绝望。
这种信仰从何而来呢?来自魏冉对白起的了解。白起的军功爵为左更,在秦二十等爵中位列十二等,归于中上爵位。此刻的白起还很年青,能取得这样的爵位,可见他在战场上建功颇多。白起早年的军事生计不可考,他第一次呈现在史书中,是上一年指挥伐韩之役,霸占新城,这或许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作战。他的军事才调给魏冉留下深入的形象,这位任人唯贤的伯乐在军情紧迫之下,斗胆重用他担任伊阙之战的秦军总司令,这也给了他纵情发挥军事才调的舞台。
果不其然,白起不负魏冉所望,在伊阙之战中大北魏韩,斩首二十四万。
魏冉不仅是伯乐,自己也是较为高超的将领。公元前290年,魏冉亲身率铁血兵团伐魏,魏国被逼以河东四百里之地献秦。公元前275年,魏冉率军攻魏,一路长驱而入,直抵魏都大梁城。魏国向韩国求救,魏冉回师大北韩军,斩首四万,魏国被逼割八城请降。
因为劳绩很大,魏冉得到一块封邑,这块封邑是陶邑,原本是宋国的一块肥美之地,后来成为秦国孤悬东方的飞地。陶邑坐落齐、魏、韩之间,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,土地肥美。
4.魏冉颇有野心,不满足于当一个宰相,他巴望成为万乘之王,把陶邑建设成为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个强国。为此,他假公济师,屡次率秦师远征东方,攻击齐国,把得来的土地并入自己的陶邑。
不过,到了魏冉晚年,却遇到了一个最厉害的对手,他便是范雎。魏冉擅权数十年,秦昭王实际上好像傀儡帝王,范雎觑准这点,决计与昭王联手,推倒魏冉。为此,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,是针对魏冉舍近求远、以伐齐之名私饱中囊。
在通过一番政治斗争后,魏冉总算失势,败在范雎之手。穰侯魏冉被勒令回到封地陶邑,长达四十年的权臣生计宣告完毕,但他仍是日子得不错。他把一切的家当都运往陶邑,运送的车辆竟然有一千多辆,后来经查询,他的财富比王室还要多,足以让他安度晚年了。